从隧道工程喷膜防水技术的出现到目前应用的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2.1早期阶段(1960年一1980年)
喷膜防水技术的出现是在发达国家中随着人工费用的增加及对防水质量的改善需求而出现的,将防水涂料采用机械喷涂的方式施工,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适用于喷涂方式的专用喷涂防水材料,主要在屋面或地下室墙面防水上使用[m
这个时期也是发达国家对隧道防水型式和材料进行革新和尝试各种新手段的时期,除了防水板以外,喷膜防水技术也在这个时期被引入到山岭隧道的应用中。较早将喷膜防水技术应用于山岭隧道的工程实例应始于1960年一1965年期间,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修建的20一30座公路隧道,使用瑞士SIKA公司的掺有玻璃纤维加强的聚醋树脂喷层来防水['} 20世纪60年代期间在西德的地下工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用于喷射密封防水的新材料,这些材料按其性质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玻璃纤维聚醋和沥青一橡胶混合物[r9,。总体上来看,这个阶段前后喷膜防水技术虽然已经被引入到隧道的防水中,但数量尚不多,配套的机械设备也不成熟,喷膜技术也在逐步的调整中。
2.2发展阶段(1980年一2000年前后)
本阶段中WORD各国开始逐步重视该项技术,推出了基于丙烯酸盐、聚氨醋、聚脉等材料喷膜防水技术及专用机械设备,工程实例也逐步增多,隧道工程喷膜防水技术的影响也有所增加。
这个时期以日本为典型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陆续开发出了隧道喷膜防水技术,并出现了一批材料、设备专利。如日本株式会社鸿池组所开发的喷膜技术可采用人工喷射,在喷射断面规则的地方也可采用自动喷膜机进行施工[4,1 }]。从1990年在日置隧道的应用开始,该技术又在日本其他三个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新港南台泵场修筑工程(1990年)、阪神福岛地下化工程(1992年)、东海北陆自动车道大懒子工程(1995年)「“」。
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喷膜防水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中,并在山岭隧道中得到应用「12,13]。此阶段在该技术上发展较为迅速的公司以瑞士UGC Interna-tional(目前是德国BASF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为典型代表,
聚氨酯喷涂保温提供的喷膜防水系列产品有Masterseal.340F(水剂)与Masterseal.345(粉剂)两种。前者上市时间约在2000年左右,但自从2003年5月推出后者以来,已停止使用前者。在该时期得到应用的隧道工程约10个,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电站引水隧洞,遍布南美、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13]。喷膜防水在其他类型的隧道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拓展,如香港港口东侧的沉管隧道(1989年)04}、英国英法海峡隧道附近的两座明挖隧道(2001年)[15]。在沉管隧道和明挖隧道中得到产品应用的典型代表公司为英国Stirling Lloyd Polyehem Ltd.,该公司开发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醋为主的喷涂型防水材料,主要用于桥面、明挖隧道、沉管隧道等平整的防水,该时期该公司施工了10余座明挖、沉管隧道及一些桥梁的防水[[16,17,
我国在此阶段对隧道喷膜防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开始起步。zui早在国内隧道进行喷膜防水技术应用的报导见文献[18],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胶乳防水涂料在十几座铁路隧道进行渗漏的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并于1986年通过了铁道部的鉴定。西南交通大学于1998年申报铁道部立项后开始了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材料、配套设备、施工工艺技术的系统研究,完成了在试验室条件下喷膜材料配方的优化和喷射设备的研制,项目成果于2000年通过了铁道部科技司的技术审查。1999年至2002年,先后在大竹林铁路隧道、莲黄公路隧道和磨沟岭铁路隧道等工点进行了喷膜防水工程试验的应用尝试[5 =0-22]0
本阶段中隧道工程喷膜防水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专用材料、配套设备都得到了开发和研制,隧道工程应用类型和实例也逐渐增多,但总体上技术还处于一个发展和完善阶段。
2.3较大规模应用阶段(2000年后一至今)
本阶段中,随着应用实例逐渐增多,该技术也逐步得到了国内外隧道工程界的了解和关注,其应用范围开始逐步扩大,并正在朝着机械化作业的方向发展。
在该领域较为活跃的国外公司仍然以德国BASF公司为代表,陆续又采用喷膜防水技术施工了二十余座(据不完全统计)的隧道防水工程(包括一些海底隧道),并采用了机械手臂进行快速喷涂施工,该公司的应用情况已持续在国隧道协会( ITA)近年的年会中进行了交流[23,'A]。该公司还把喷膜防水技术推广用到了隧道维修加固中,如在英国肯特郡的3座有着150年历史的铁路隧道中,采用Masterseal.345喷膜防水材料结合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修复和补强「=5 =6]。其他一些国外公司也在积极发展和推广隧道喷膜防水技术,一些新型喷膜防水材料如聚氨醋/聚脉、喷涂速凝橡胶沥青等也陆续被应用在国内外的隧道工程防水中,如美国波士顿地铁、美国北卡罗莱州高速公路隧道、澳大利亚布里斯班CLEM7道路隧道、日本东京涉谷车站[27]。
国内的隧道喷膜防水工程应用实例在本阶段也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西南交通大学与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对基于丙烯酸盐的喷膜防水技术进行了推广和应用,近年已经在国内多座山岭隧道、地铁隧道、地下通道及洞库中采用了该技术进行防水。所应用工程实例种类较多,且部分实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四川松潘县牟尼沟公路隧道(2010年)、贵广高铁天平山隧道(2012年)、南京青奥轴线地下通道B2-J1节点(2013年)、深圳中海油LNG工艺隧道(2014年)、兰渝高铁间中火车站地下通道(2015年)、贵阳地铁1号线雅一蛮区间隧道(2016年)。经过对这些工程施工经验的总结,编写了一部CECS规范}_s]及一部铁路标准,对该技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聚脉近年在国内的隧道工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广州地铁4号线7号线连接段隧道试验段四,上海地铁同济大学站、四平路站、临平路站顶板及上海外滩交通枢纽隧道工程顶板防水[}_}o。另外由于聚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近年在国内沉管隧道中也得到了应用(如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跨海河隧道工程沉管段「30]、港珠澳大桥沉管段「31])n喷涂速凝橡胶沥青的应用近年来也在国内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在国内一些隧道、地铁车站中得到一定应用。以上喷涂材料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也在近年陆续颁布,在修编的《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也补充了相关喷涂防水材料的内容。
本阶段所呈现的特点是应用实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各种新型
聚氨酯喷涂设备防水材料开始在隧道工程中得到应用;施工机具和设备开始朝着专业化、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基于喷膜防水技术的防水体系概念逐步得到提出,逐步开始重视防水体系的综合性能;相应的技术标准、应用指南开始制定和颁布。总体上而言,该技术已经开始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有序发展的道路。